我经常在文章中体现家教的思想。我不止一次的强调过,我的文章十有八九就是给当家长的朋友看的,这也是我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初衷。因为通过自己二三十年的一线教育经验,我了解到有些孩子可能由于爸妈的教育局限,导致孩子发展的局限。
我们说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意思是每个孩子的特长可能表现在不同的方面,不是每一个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的。有些孩子一开始TA可能真的认真学习了,但是在一段时间没有起色,然后就慢慢放弃了;有些孩子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好,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,所以就慢慢变成了所谓的学困生;有的孩子则是因为父母或祖父母的原因,从小让孩子养成了特别懒散的习惯,人家说三鞭子抽不动,这些孩子恐怕是三十鞭子都抽不动,所以能不能学已是次要的,关键是TA根本不想学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比如本次市运动会,在上次县运动会上有一些优秀的运动员,能跑、能跳的,可是家长老师却不放心让孩子参加,为什么?怕耽误孩子文化课的学习。有人说,为什么不挑选一些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?那为什么不选中等偏下的孩子呢?两个原因:一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,家长更不放心孩子耽误课程,觉得TA们本就是文化课不好,还要耽误几天不学习,那不就更不好了吗?二是,所谓成绩不好的孩子,大多不是智力水平的原因,而是学习习惯不好,学习懒散所致。我们说一懒就百懒。也就是说,懒散的孩子,在做很多事的时候都懒,所以学习不好的孩子体育也好不到哪里去!除非有特殊天赋的!
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?
一、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做。我常常听家长朋友讲,现在家里本就没有什么事可做,连我们大人都觉得很清闲,哪需要孩子做什么事!我只要TA能认真学习就好!就是因为孩子从小养成了不用劳动的习惯,有些孩子在家就是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。甚至有些十几岁的孩子都要父母或祖父母喂饭,试想这种孩子长大以后会有什么出息呢?另外就是怕孩子做事的时候受伤,干脆就免去让家长担惊受怕这一环节,直接让TA们长大,殊不知这种长大却完全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!所以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,家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做,再不放心,你就在旁边照看、指导好了,但是千万不能代替!
二、家长自己做一个好榜样。孩子的许多言行习惯其实都是跟家长学的。包括待人接物、为人处世等等。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,TA们首先模仿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。我清楚地记得,我儿子在三个月的时候就拿着一张报纸,像模像样的看着,一定是他爸爸在家看报纸的样子映入他的眼帘,于是就有小不点看报纸的好事。那么在孩子一点点长大的过程中,父母的一切言行有多少能逃过孩子的眼睛?TA们都会不自觉地模仿起来,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有样学样吧。我在不少篇幅里都举过例子,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。
三、让孩子可以做TA自己。世间万物各有特色。我们都知道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!那么对于人来说,就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了。也就是说,人都有个体差异性。我认为谁的成功都不可复制。每个孩子都是以一个天使的身份出现在TA的家里。为什么有些天使后来变成了魔鬼?这是不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?怎样让我们家的天使永远都是天使?如果一个孩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,但是TA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会遇到比别人多一点的困难,你一定要TA在TA的短板上下功夫,而把自己的强项撇开,如果都这样,我估计世间就会少掉一些名画家!比如还有很多表演艺术家,TA们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时候,也显示出TA们的短板,但是并不妨碍TA们成为表演艺术家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三毛,台湾知名作家,她在学习的时候,数学就成为她明显的短板,可这并不妨碍她成为知名作家。曾经在欧洲一国家,有一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孩子,就因为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,在长大后,他却在生理学、化学方面获得了诺贝尔奖。如果按照我们的思维,这个诺贝尔奖得主一定会是一个很平庸的人,那么世间就会少掉一个天才。
我们一定要允许孩子成为TA自己,而不要成为我们父母的延续或附庸!
四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。我们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家打击孩子。用我们太湖一句方言来说,就是“你长黄了壳都没用!”(意思是孩子长大了都没有出息)。总用这种话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。其实,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。有的家长只能认可孩子在学习上的优点。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有优点,TA们会觉得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!会狠狠地打击挖苦孩子!有孩子说,TA在学校就觉得没有自尊,感到很可怜;本以为在家可以找到一丝安慰,哪知更不如学校,这让孩子觉得生不如死!所以有些孩子在无可排解的情况下,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!这真的要引起我们家长的注意!
优秀的孩子,可以是成绩非常好的,也可以是其他方面非常棒的!我们一定不要死心眼,只眼睁睁瞅着孩子的成绩!更不要觉得孩子不如你!孩子就是TA自己!请允许TA只在TA擅长的领域发挥TA的特长!